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要富強,農業是脊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三農”。在國家層面專門為億萬農民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開上下五千年歷史之先河,凝結著大國領袖“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的時代考量,撰寫著“兩個大局”視野下中國“重農興農、愛農強農”的時代宣言。
五年來,億萬民眾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曬豐收、話豐收,盡享農民豐收節的魅力:糧滿倉廩的富足、自端飯碗的底氣、全面脫貧的喜悅、鄉村振興的光明、“三農”氣象的蓬勃、農耕文明的延續、鄉村生活的靜好……2019年“我的豐收我的節”, 2020 年“慶豐收 迎小康”, 2021 年 “慶豐收 感黨恩”, 2022年“慶豐收 迎盛會”, “中國農民豐收節”讓億萬農民真實地感受了豐衣足食、文化昌明的小康生活,見證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全面勝利,知曉了百年大黨情系“三農”的治國智慧,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喜迎二十大盛會的藍圖擘畫,在奮進砥礪的號角中彰顯中國氣派。
豐產增收添底氣。農業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石。農民盼豐收,更盼增收,豐收又增收,豐收節才是幸福節。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連年豐收。但農業豐收并不一定意味著農民增收。只有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農產品屢陷低價傷農的“怪圈”,才能把農業豐收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瞄準需求惠農為農,豐產增收真招實效。創新線上線下多種售賣形式,打通產銷“堵”點;推廣電商平臺品牌,把優質農產品推向市場;開展展示展銷、直播帶貨,讓農產品出村進城;發掘培育優質農產品,講好品牌故事,擢升品牌溢價企業……充分發揮豐收節慶效應,組織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產銷對接和促消費活動,幫助農民既豐收又增收,是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大底氣。
產業興旺有生氣。 新時代的豐收節既要五谷豐登的充盈,還要有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才能吸資留人;產業振興,才能富農榮村。豐收節的慶祝為眾多不同市場主體提供交流平臺,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讓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促進農業結構全面優化。豐收節讓更多人走進鄉村,感受綠色發展,見證美麗鄉村,感悟農耕文化,暢享農業嘉年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生態產業集群引領行業發展,特色休閑農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新業態蓬勃向好,特色優勢產業如火如荼,強勁產業生機勃勃;ㄩ_熱土,羊肥牛壯,產業興旺,脫貧攻堅對接全面鄉村振興已根基穩健。
線上線下聚人氣。農民豐收節現已成為發展產業、拓展市場、助力增收的鮮活載體。節日活動的儀式感既提精氣神,又聚人氣。激昂的戲曲嗩吶,歡快的農民歌會,喧天的舞獅騰挪,抒懷的詩詞大會,饞涎的美食大賽……盛大歡騰的節慶現場浸潤著農民對幸福的贊頌和對美好的期待。數字信息時代,“互聯網+農業”更是“豐”景無限。手機成為營銷助農的“新農具”,直播成為現代農業的“新農活”。“網紅”帶貨讓特色農產品供不應求,農業科普主播一經亮相便圈粉無數,互聯網農技培訓讓農業達人夢想成真……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唱主角,豐收節慶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八方聯動,城鄉共慶全民歡騰,拉近了每個人與豐收的距離。匯聚人氣,見證豐收,享受榮耀,豐收節激發出全社會的愛農尊農助農之情和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合力。
多元農味接地氣。豐收節自帶農耕文化基因,農村承載鄉愁,理應成為農民豐收節的“主場”。豐收節以農民為主體,把活動重心下沉到縣鄉村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地組織開展農民文藝演出、鄉村美食品鑒、民俗文化表演、特色農產品展示、農民體育競賽等多項活動,讓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讓多元化的過節方式凸顯農味,更接地氣。享受采摘,品嘗物產,體驗民俗,寄情于那山、那水、那田,賡續勤勞質樸的傳統美德,踐行“勞動創造幸福”的生活理念,讓農耕文明在現代農業中綿延不絕、代代相傳。讓有傳統味,有時代性,有泥土氣,有互動感的豐收節成為中國鄉村文化的鮮明符號和時代標記,讓我們在醇厚的“泥土味”里發展鄉土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并拓展中華農耕文明的時代內涵外延。
全面振興鼓士氣。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已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設立,和全面鄉村振興唇齒相依。鄉村振興為豐收節提供堅實的經濟社會基礎,豐收節則以農村為舞臺,以豐收為話題,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前途的職業,農村是安居的家園,進而營造鄉村振興的濃烈氛圍。豐收節充分展示“三農”工作取得的巨大變化和成就,增強億萬農民的認同感、幸福感、自豪感,既能激發其爭創美好生活的干勁,又能鼓舞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士氣。分享農民的喜悅,體會農村的變化,感受農業的發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全面鄉村振興中搭建有效銜接的重要平臺,這是農民豐收節的應有之義。
科技興農長志氣。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我們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年,豐收節也由之創新能力更強、科技含量更足、文化內涵更新。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保護好耕地,做好種業科技攻關,培訓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我們需要用科技一起描繪中國豐收的壯美畫卷。從傳統到智慧,農業已成長為高科技含量、高產業價值、多關聯業態的全新行業。農民已成為用科技務農、用知識管理、用網絡銷售的現代“綠領”。廣泛融合農機農藝,建設數字車間,培養農技新人,無人機打藥,聯合收割機收割,無人插秧機插秧,衛星遙感滴灌,智能施肥采摘……現代農業通過科技,借助器械,讓耕種更全面、管理更自由、生產更科學?萍寂d農,讓豐收更多,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我們志在必得,信心滿滿。
豐收,是一種氣象,春種秋收,春華秋實。“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一聲號角,鼓舞、推進、鞭策。每個豐收節都是一次總結,每個豐收節又都是新的開始,雙腳踏在豐收的土地上,我們才能行穩致遠,用頭腦和雙手不懈“耕作”,我們才能勤則不匱,走向未來。
微博
微信
QQ空間
我國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十年來,我國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頭條
我國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十年來,我國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頭條
自然資源部:2021年耕地總量凈增加 耕地減少勢頭初步遏制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舉行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介紹,十年來,自然資源部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自然資源部:2021年耕地總量凈增加 耕地減少勢頭初步遏制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舉行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介紹,十年來,自然資源部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2022-09-19綜合資訊今日焦點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2022-09-19綜合資訊今日焦點
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在京啟動
9月13日,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林草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起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京啟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侯順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以及商務部、國家林草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管機...
2022-09-13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在京啟動
9月13日,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林草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起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京啟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侯順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以及商務部、國家林草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管機...
2022-09-13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國家發改委:8日開始投放中央豬肉儲備
【國家發改委:8日開始投放中央豬肉儲備】國家發展改革委6日表示,為切實保障中秋、國慶等節日豬肉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將于9月8日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凍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近期加大豬肉儲備投放力度。
2022-09-07綜合資訊農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