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周子未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子未來)源于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周光宏教授團隊的科研轉化,于2019年由丁世杰等四位股東創建。
在此之前,周光宏教授團隊歷時 10 年研究該領域,是國內最早研究細胞培養肉的團隊,也是該領域的帶頭人。團隊先后在種子細胞分離純化、干細胞功能維持、組織分化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研究基礎,于2019年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
聯合創始人兼CEO丁世杰博士畢業于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是全球細胞培養肉領域的第一位博士,師從中國細胞培養肉第一人——我國肉品加工學術帶頭人周光宏教授和國際細胞培養肉第一人Mark Post教授。目前人類通過飼養豬牛羊等獲取人體需要的動物蛋白,而這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碳排放來源之一。我們和丁博士聊了聊周子未來打算怎么去改變動物蛋白的未來。
細胞培養肉將農業生產工業化
“不用養豬就能吃到豬肉。”
清流:簡單介紹一下周子未來是誰吧?
丁世杰:周子未來是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締造者,我們的愿景是通過細胞水平的肉類生產實現不用養豬就能吃到豬肉。我的老師周光宏教授從2009年就開始帶著團隊研究細胞培養肉,到2019年我和其他股東們一起成立公司進行產業化研究,我們公司的目標是,希望我們所研究的細胞培養肉能夠真正在中國實現產業化落地生產,讓消費者有一種新的肉類選擇。
清流:我們都愛吃肉。但是為什么要做細胞培養肉?
丁世杰:細胞培養肉的核心其實是把農業生產工業化。
我們感受過傳統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高風險和不環保。拿養豬舉例,傳統的豬肉生產要經過育種、繁殖、飼養、出欄、運輸、屠宰、加工等工序,得到一塊肉需歷時9個月。而且,動物飼養的是“活的個體”,你要讓它一直活著,這個過程非常不可控,像非洲豬瘟這類動物疫病會導致動物大規模死亡。同時,養殖環境的臟亂差和屠宰的血腥,也讓我們覺得人類未來需要一種新的肉類生產方式。
細胞培養肉就是將豬、牛、羊等動物的養殖過程工業化,從育種到屠宰直接變成了篩選細胞、在反應器里擴培,過程中需要什么營養我就給它什么營養,要長成什么樣的肌肉和脂肪也都是可定制的,最后,通過組織打印、加工,就可以得到我們需要的肉,這個過程理論上全部都可以工業化完成,且只需要3周。
清流:你是全球細胞培養肉領域的第一位博士,當年為什么選擇這個科研方向呢?
丁世杰:主要是導師非?粗剡@個方向,讓我去嘗試推進。一開始我是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挑戰性。當年我選擇做細胞培養肉的時候,我的師兄弟們都跟我說很難,之前有一個師兄嘗試過,初步研究了肌肉和脂肪干細胞的特性,但也沒有做出細胞培養肉,國際上僅有Mark Post教授一個團隊拿出了試吃產品?蒲星閼炎屛乙欢ㄒヌ魬鹨幌,就走上了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道路。
后來我逐漸理解到,做細胞培養肉,不管是對人類、動物、還是自然環境,都大有益處。這是一個了解自然、利用自然規律的過程。而我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深刻理解了細胞培養肉對于世界的意義,也感受到了責任與義務。
清流:那公司現在進展如何?
丁世杰:作為中國最早做細胞培養肉的團隊,早在2019年我們制作出來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今年又推出了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五花肉、肥肉、瘦肉等系列產品,公司也拿到了江蘇省第一個省級重點研發計劃。
清流:(樂)確實是一塊高科技的五花肉。為什么先推出五花肉?
丁世杰:(笑)選擇五花肉是因為五花肉是中國人飯桌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肉類,比如紅燒肉、回鍋肉、東坡肉等等這些常見菜都是用的五花肉,肥瘦相間,口感也好,符合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也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不過我們2019年最先推出的是細胞培養瘦肉,根據技術迭代和發展,我們實現了“肌脂細胞共培養”、“低成本無血清培養基”、“無載體細胞懸浮培養”、“基于多通道精準控制的培養肉打印”等多項技術突破。于是,在今年又推出了新一代的細胞培養五花肉、瘦肉、肥肉等系列產品,這也是我們技術領先的體現。
“All in”:科研攻關十數年
“我們已經從'All in 1'迭代到'All in 24'了。”
清流:細胞培養肉這個課題你們已經研究了10+年,有哪些關鍵的milestone?
丁世杰:是的,從2009年開始周教授就開始細胞培養肉方向的研究。2012年我的一個師兄做到小鼠的種子細胞提取,那時還沒有開始做純化,我從2012年開始接手研究做純化,2015年實現了純化,2019年又進一步提高了細胞的增殖效率。
今年,我們成功實現了無載體懸浮培養,在此之前只有國際頭部公司Future Meat做到了這件事情,我們實現了技術上0-1的突破。在細胞培養肉領域內用到的細胞大多為貼壁細胞,可以利用微載體進行培養,但是會存在成本高昂、增殖受限等問題。我們利用自有的種子細胞、自研無血清培養基以及優化的生物工藝,突破了這一限制,讓細胞可以不依附載體直接在培液中生長,這將帶來非常顯著的降本效果,為未來更大的產業化生產奠定基礎。
清流:這個過程中的難點有哪些呢?
丁世杰:細胞培養的核心難點是種子細胞,培養基和放大工藝,換成好理解一些的表述就是,第一,你要找出用什么樣的細胞來產肉,我們通過分離純化找出適合生產肌肉、脂肪等組織的細胞株;第二,找到你要的細胞之后,給它什么樣的環境能讓它長得又快又好,我們要找到能讓細胞長得更好的營養物質,還要讓這些營養物質組合變得價格低廉,這就是我們研發無血清培養基的原因。最后,我們還需要從實驗室小體積放大培養到大體積的生物反應器,實現規;囵B,這也非常重要。
清流:培養基需要血清嗎?
丁世杰:傳統的細胞培養方式基本選用的都是含有血清的培養基,但是細胞培養肉想要產業化,低成本、成分明確、安全可控的無血清培養基的研制是必不可少的。血清是動物源的,需要殺死動物才能取,但我們做細胞培養肉就是要減少屠宰,屠宰完再拿去做細胞培養這就是個悖論。我們在19年就有了第一代無血清培養基,現在無血清培養基的種類和功效都在不斷的迭代。我們自研的培養基配方可以幫助我們的細胞在2D和3D條件下讓細胞增殖,適合的物種也從豬擴展到牛、羊、雞。
清流:你們給培養基項目起名叫“All in”,是下了很大決心?
丁世杰:無血清培養基研發是實現產業化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傾注了我們非常多的心血,所以給項目起名叫“All in”,現在我們已經從“All in 1”迭代到“All in 24”了。通過不停地試錯、迭代、慢慢地積累,才讓大家對細胞和培養基的認知越來越豐富,這些經驗都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財富。
清流:未來要走向市場成本也很關鍵,公司如何實現降本?
丁世杰:我們主要從無血清培養基研制、放大工藝優化等方面降低成本,我們目前已經實現了300倍的降本。首先,我們已經掌握了無血清培養基開發的核心技術,建立了無血清培養基研究平臺,可以快速地迭代培養基,通過無血清培養基的開發與持續迭代,會讓成本持續下降。同時,我們也建立了放大培養工藝優化平臺,將通過規;囵B降低成本。預計1-2年內,不僅能讓細胞穩定增殖和保持相關功能,還將會獲得適合價格的無血清培養基用于產業化生產。
科研成果商業化之路
“用科技創新讓肉類更健康、更安全、更可持續。”
清流:什么時候決定成立公司?
丁世杰:2019年,我們建立了培養肉的生產體系,也第一次做出了成功的培養肉產品,這些科研上的成果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也給我們的商業轉型奠定了產品基礎。另外國際上也有很多國家走在產業化路上了,我們認為是到了生產商業化的timing了,于是以我們的科研成果成立了周子未來公司。
關于公司的名字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幾位創始人都是周教授的學子,所以我們叫“周子”,“未來”首先代表了細胞培養肉這種技術的科技感和未來感,以及我們對“未來餐桌”和“未來食品的期待”,其次,也代表了周教授對我們的未來寄予厚望,和我們對細胞培養肉的充足信心,所以公司全名叫周子未來。
清流:公司管理和科研的不同是什么,哪些地方變得復雜了么?
丁世杰:在高校里做科研更側重于技術積累與提升,這是一個持續積累的過程,主要考慮技術革新;而企業是技術成果轉化的基地,不僅要考慮技術研發,還要考慮人才引進、政策、市場需求等多方面,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初創企業非常重要的是迭代和蛻變。
丁世杰:轉型過程中,我們調研了生命科技領域的一些初創公司,積極參加創新訓練營、管理訓練等,和其他創業者們交流,獲得一些初創企業的發展經驗。我們還找到了具有資深行業經驗的HRD,迅速地幫助公司完善了組織構架,從多渠道給公司招募了大量的碩博人才,實現了從0到1 的早期團隊構建過程;另外,還在人才的考核、激勵方面建立了相關制度,從而實現公司的商業化運轉。
清流:做前沿的科技創新一大難題是專業人才供給不足,咱們周子未來在這方面是不是有些特別的辦法?
丁世杰:細胞培養肉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并且是多領域交叉學科的結晶,市場上幾乎沒有完全對口的專業人才,招聘的工作也很難做。一方面,我們會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相關高校的專家開展合作,來開展人才的定向培養和輸出。另一方面,我們的人才引進渠道鋪設得很廣,社招和校招我們都做,并開啟獵頭渠道。最后,我們也十分注重公司的人才培養,對招進來的員工進行潛力評估,針對性地制定培養方案,促進快速成長。
我們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的員工隊伍,積極倡導每一位同事都能成為思考者,成為周子未來創業的一份子。對于每一位加入周子未來的伙伴,從我個人來說,我非常感謝,同時也很自豪,我們大家能夠一起為地球、為人類的未來并肩奮斗,我相信每一位都能夠不虛此行。
清流:未來希望把公司做成什么樣?
丁世杰:公司要成為一個有創造力、有活力、有前沿性、有使命感的公司,讓細胞培養肉早日端上百姓餐桌是我們公司不懈努力的目標,我們的愿景是:不需要養豬就可以吃到豬肉(牛羊肉同理),用科技創新讓肉類更健康、更安全、更可持續。
我們不僅有長遠的目標,也有短期的計劃。比如,現階段我們主要聚焦在技術的持續突破上。近一年的技術重點突破目標主要是無血清培養基的低成本生產、放大培養工藝的優化升級以及多樣化產品的開發迭代。
近兩到三年,我們的重點目標是實現千升左右生物反應器的生產,并通過監管審批。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生產過程,從而完成產品工廠的建設及小規模產品的上市銷售。
近三到五年,期望實現更大規模的培養肉生產,實現對現有動物蛋白的補充,給消費者更多的定制化產品選擇。
清流可以長期一起走下去
“和清流的合作也是水到渠成。”
清流:什么時候決定要融資?
丁世杰:一開始并不懂資本市場,我們學校里面做科研,工作也都能正常推進。但是,2019年我再一次去參加國際細胞培養肉大會的時候,看到了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有了細胞培養肉公司,有些在準備進行中試生產線建設了,而我們國家的細胞培養肉還是在“實驗室里”,這讓我很焦慮,我覺得推動細胞培養肉技術發展,掌握核心技術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就要走在國際前面,這個行業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團隊和資金來推動產業化進程,所以才有了成立公司和開展這幾輪融資,和清流的合作也是水到渠成。
清流:第一次見到清流什么感覺?
丁世杰:清流當時其實是另一個投資人來和我們聊過以后介紹過來的。第一次見到清流的deal team是在南農南門,其實那個時候見到投資人還有點方(哈哈哈),原本心里還很緊張,但是和她們交流的感覺很親切,過后覺得還很輕松。后來大家聊的也比較多了,包括韞敏姐自己的故事,原來她在百度也做了一系列算法的研究,大家就聊孿生算法,感覺非常親切。
清流:當時很多資本方想投你們,最后為什么選擇了清流?
丁世杰:我當時的第一感覺是要找能長期投資的機構,因為細胞培養肉的技術是在不斷迭代完善的,要走的路還很長,就像生物醫藥一樣,是個長期的事情,不能立馬給投資人回報。所以我們當時選擇機構的核心是你認不認同這個方向、能不能長期一起走下去。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有清流本身實力非常強,我們周子未來既然是細胞培養肉的TOP,那么我們的資本方也要是頭部公司。希望強強聯手,可以達到雙贏。
清流:投完以后和清流相處得怎么樣?
丁世杰:清流一直給我的感覺是溝通做事都很舒服。清流CEO群很活躍,互動非常多,我也能從中學習到許多創業及管理的實踐經驗,感覺清流打造了一種family的感覺。
清流: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嗎?
丁世杰:我能明顯感覺到清流是在熱烈關注著我們公司的每一個進展與動態的,比如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剛剛發布一個技術突破,第一時間便收到了韞敏姐的問候,這讓我驚訝又感動,感受到了清流family的親切。
清流為何投資周子未來
隨著AI for Science的興起,清流deal team持續尋找AI技術在具體行業基礎研發中的助力場景,生物領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勢必會對人們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結合這個趨勢,和人們生活比較密切的食用類動物蛋白替代進入我們的視野。傳統畜牧業不僅是兩大強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幾十倍到幾百倍,而且傳統模式對土地的大量占用也是存在已久的問題,但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類蛋白的需求和品質也在提升。傳統模式帶來的肉類供應短缺和巨大的碳排放副作用亟待改變,替代蛋白生產技術可以將畜牧業從手工農耕進化到高效的工業化生產,更具備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性。
目前市場上植物蛋白人造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其實現原理層面就決定了其在口味、質感上與真肉有較大差距,而基于提取干細胞培養的動物基培養肉,和人們認知和口味更一致。人們在消費需求多樣性和高品質上的不斷追求讓我們相信兩類產品都會有各自的消費客群和市場,后者雖然目前技術難度和生產成本還很高,但細胞培養肉的好處不僅可以緩解前面提到的需求和環境之間的矛盾,還因其生產環境可控帶來更高質量安全,可定制化生產不同營養強化的產品,以及大幅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對人類來說更營養、健康和安全,一旦工業生產技術突破,會真正顛覆畜牧業,從根本上解決肉類生產的問題,滿足肉類蛋白增長需求。Deal team通過在科學計算平臺上的投資布局(參見“深勢科技”),已經看到AI和大數據技術正在加快化學生物領域的創新速度,細胞肉的研發可能已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國外行業的頭部公司已經進入建立中試工廠,推進產業化階段,而我國在這個方向還在實驗室摸索階段,亟待追趕。
周子未來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專注于細胞培養肉技術研發的高科技公司,團隊從2009年開始進行干細胞成肌誘導分化研究,在干細胞體外培養干性維持新方法、無血清培養和培養肉生產模具等方面均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成果,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尤其通過成功研制出化學成分明確的無血清培養基,為未來細胞培養肉的成本降低和規;慨a提供核心技術支持。團隊從 2009 年就開始進行干細胞研究,2015-2017年首次得到高純度的豬和牛肌肉干細胞,2019年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
公司首席科學家周光宏教授是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也是我國肉品加工學術帶頭人。公司CEO兼聯合創始人丁世杰博士,畢業于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是由國際細胞培養肉第一人Mark Post教授和周光宏教授聯合培養的該領域的第一位博士。團隊在食品工程領域積累多年,奠定公司在這個領域內產品研發最強的技術和資源優勢。
2022年6月10日,周子未來在南京國家農高區召開了第二屆細胞培養肉產品試吃儀式暨新技術發布會,展示了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五花肉”系列產品,介紹了多項細胞培養肉技術的突破和五花肉、瘦肉、肥肉和豬皮等多種產品形態的生產技術。經過多年研發,周子未來目前已做到讓成本下降了約 300 倍,但周子認為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想要商業化必須讓培養肉的成本和傳統養殖肉的接近,全面產業化需要的成本要在100元/kg以內。公司目前在積極為大容量生物反應器積累經驗,不斷探索放大的工藝條件,在不同技術層面進行整合,形成自己獨有的工藝和方法,進一步推動成本的快速降低。
隨著我國發改委在2022年5月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順應“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的新趨勢,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更進一步肯定了周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細胞培養肉是具備顛覆性的未來食品生產技術,我國在市場需求和行業產業化上都亟待建設。周子未來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細胞培養肉研發的科技企業,擁有領先的技術和產業化布局,致力于打造國內首家細胞培養肉規;a研發平臺,實現細胞水平的肉類生產,并結合我國的需求特點和行業特點,探索適合公司的發展路徑,持續推動我國培養肉產業化研發,以保障我國未來肉類食品的持續供給和滿足市場對綠色低碳肉類的消費需求。
后記
周子未來的office地處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這里原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采訪結束后打不到車,周子未來公司同事打了本地人常聯系的幾個出租車司機電話,才從30公里外的城里叫了一輛車來公司送我們去車站。脫離喧囂的工作環境,如同他們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科研一樣,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但是他們所做的工作,終將對喧囂的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微博
微信
QQ空間
我國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十年來,我國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頭條
我國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十年來,我國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頭條
自然資源部:2021年耕地總量凈增加 耕地減少勢頭初步遏制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舉行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介紹,十年來,自然資源部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自然資源部:2021年耕地總量凈增加 耕地減少勢頭初步遏制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舉行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介紹,十年來,自然資源部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劃定并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2022-09-2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2022-09-19綜合資訊今日焦點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2022-09-19綜合資訊今日焦點
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在京啟動
9月13日,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林草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起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京啟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侯順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以及商務部、國家林草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管機...
2022-09-13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在京啟動
9月13日,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林草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起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京啟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侯順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以及商務部、國家林草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管機...
2022-09-13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國家發改委:8日開始投放中央豬肉儲備
【國家發改委:8日開始投放中央豬肉儲備】國家發展改革委6日表示,為切實保障中秋、國慶等節日豬肉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將于9月8日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凍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近期加大豬肉儲備投放力度。
2022-09-07綜合資訊農業資訊